河南眾品與農民分享成功
發布日期:2006-05-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陳四化
在河南省長葛市民營經濟的百花園中,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眾品”的“獨”在于它創造了“眾品模式”、“眾品標準”;“眾品”的“秀”在于它每年為周圍農民增加收入近3億元,拉動生豬、蔬菜種植等相關產業發展,在當地形成了一個年產值超過30億元的產業群。
近年來,眾品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場)”的形式與農民簽訂合同,建立雙贏的利益聯合機構:公司為基地農戶提供優良品種,提供全程技術服務,提供符合品質要求的生產資料,提供收購最低保護價,現款回收產品,用利益將雙方牢牢地拴在一起。在正常年份,他們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讓利于民,取信于民,謀取自身的長遠發展。通過實行合同制,農民由開始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不少農戶主動上門簽訂生產、銷售合同,放心大膽地發展種植、飼養業。僅長葛市官亭、石象、古橋、南席等鄉鎮建立的1.2萬畝優質蔬菜,就使農民年增收1080萬元。在種植基地建設中,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公關項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檢測評價產地環境,引進示范推廣優良品種、無公害技術栽培等,有效保證了原料的品質。截至去年底,眾品公司按照合同訂單,發展蘆筍、甜玉米等共4.2萬畝,聯結農戶1.6萬戶。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每畝年增收800元-1000元,戶均增收2500元左右,比傳統農戶增收40%以上。
這個模式還能讓基地隨時與市場的波動產生“共振”,從而促進他們調整農業結構,達到共贏的目的。為把當地的農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他們實行規?;?、集約化、專業化大生產,建立自己的種植、飼養基地,為食品加工提供充足、優質、安全的原料。在對基地實行品種、飼料、防疫、獸藥、收購加工環節“五統一”服務的基礎上,眾品公司逐步形成了適應國情、省情,又與國際接軌的畜牧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產業化經營模式。截至去年底,在自有飼養基地帶動下,眾品公司發展規模飼養場74個,飼養小區36個,年出欄生豬112萬頭,帶動農戶3.9萬戶,使加盟農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果當初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是模仿的話,那么在這個鏈條上加入經紀人就有了“眾品”原創的意義。這樣,又一個群體開始從這個鏈條上受益。經紀人拉近了農戶和市場的距離,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促進了貨暢其流。后河鎮王樓村村民朱發喜負責聯系家禽外運,使全村從業人員達到400余人,各種車輛30多輛,輻射帶動了周邊50多個村,年交易額達500多萬元。
如今,背靠“眾品”這棵大樹,奔波在各地的經紀人已經達到近3000人,每年的人均收入遠遠超過普通農民。從雙贏機制到共贏機制,其中每一個決策和實踐,無不體現著“眾品”多年來一直秉承的理念———“分享成功,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