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易控股:形成企業內外平臺上下“雙創”風潮
發布日期:2016-12-20 來源:河南工人日報
創業創新,不僅可以通過在社會上“白手起家”來實現,在企業的創業平臺上,一樣可以大有作為!在過去的幾年里,鮮易控股盯緊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定位,以產業生態為基礎,以大數據為紐帶,以高端資源要素交易為保障,秉承開放共享、創新創業、共生共贏的理念,竭力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形成了企業內外、平臺上下共同創新創業的風潮。
“互聯網+”為雙創鑄平臺
互聯網+農牧產業鏈,打造農牧服務平臺。鮮易控股與160多家規模養殖場、飼料企業建立產業聯盟,打造O2O農牧產業服務平臺,幫助生豬經紀人實現單一的生豬買賣向提供綜合性服務轉型,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帶動新生代和新農人改變傳統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方式。
互聯網+生鮮食品產業鏈,提升食品產業鏈價值。鮮易控股先后投入1.4億元用于裝備智能化改造,通過數據業務化,實現了C2B定制和柔性化制造,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和服務。企業又“推倒圍墻”,整合IT、金融、數據、技術、標準等高端資源,將布局在全國的8個食品加工制造業基地和29個物流園區升級為公共服務平臺,與數百家區域食品企業共享基礎設施。
互聯網+冷鏈物流,構建智慧冷鏈物流綜合服務平臺。鮮易控股的冷鏈馬甲平臺以冷鏈倉儲能力、冷鏈運配能力和冷鏈產品為主要交易標的,融入交易撮合、物流金融、供應鏈優化等增值服務,優化路線和運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目前,平臺注冊車輛3.8萬輛、冷庫1960萬m3,注冊用戶數4.07萬個,交易額近35億元,平臺活躍用戶節約物流成本10%以上。
互聯網+生鮮電子商務,打造全國最大的B2B生鮮食材電商交易平臺。鮮易控股將線上交易平臺和線下生鮮食品集采平臺、生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配送服務能力跨界融合,構建產業互聯網新平臺,解決了交易信息不對稱、流通環節多、成本高等問題,提升了生鮮品流通效率,將鮮易網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生鮮食材B2B電商交易平臺。
創業立項 激發員工實現夢想
鮮易控股黨委副書記王娟告訴記者,企業從過去的“殺豬賣肉”發展成為互聯網企業,給了員工創新創業的機會。在鮮易,員工創新創業的好故事總是聽不夠。
卡班運輸是要求載貨卡車在每天準時準點到達、不間斷運輸的一種全程高速運輸模式,鮮易冷鏈的卡班運輸與普貨卡班相比,包含更復雜的移動制冷技術和保溫箱制造技術,對承運企業的運營服務、硬件及軟件保障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7月份,鮮易供應鏈運營部員工創業團隊提出了在年底前打造9條冷鏈卡班線路的計劃:通過員工眾籌社會車輛加盟的形式,企業先后投入先進的冷藏車30臺,預計一年增加收入500萬元以上,創利50萬元。
“現在企業雙創環境這么好,不做點什么真對不起青春!”鮮易供應鏈卡班人姜奇勝表示,卡班線路的開通,不僅滿足了收發兩地客戶的卡辦業務需求,還能提供現有20多個基地向周邊區域的集貨分撥及城市配送業務,以及定制化的冷鏈運輸解決方案。同時,盤活了北上廣等冷鏈物流需求較為旺盛地區的食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等資源,解決了生鮮產品運輸難、損耗大、成本高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社會難題,從流通環節消除食品安全隱患,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隨著后續運營線路的增加,用于冷鏈卡班項目的車輛配置將達到60臺以上,直接帶動就業150人以上,同時項目組員工及眾籌司機平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最讓我興奮的,不僅是通過創業增加了我的收入,而且自己的想法通過努力可以得到一步步實現,正是企業這種創新創業的氛圍,讓我們積極參與到雙創的熱潮中,并伴隨著項目的發展一同成長、受益。”姜奇勝說。
雙創帶動轉型結出碩果累累
今年,鮮易控股結出了豐碩的“雙創”果實。企業通過在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工程裝備技術、食品科學技術等綜合科學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管理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從傳統加工制造業向服務業、平臺性企業和生態型企業轉型升級。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鮮易控股總經理本??票硎?,今年企業總收入目標為200億元,其中,主做傳統行業的眾品實業已收入150億元,比去年全年增長了15%;鮮易供應鏈收入15億元,增長四成;鮮易網已完成150億的交易額,自身收入達15億元;冷鏈馬甲完成了30多億元的交易額,比去年翻了一番。
在內部創新方面,企業通過液態模式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增6個創業平臺,孵化562個創業項目,帶動3200多名員工參與創業創新。
在行業創新方面,通過冷鏈馬甲平臺、園區基地平臺化、智慧生鮮360平臺,新增800多家小微企業加盟生態圈。企業發揮供應鏈生態圈的優勢,與創客群共享金融、數據、技術、標準、信息等資源要素,新增12000人創業創新。目前,企業先后帶動4400家小微企業17.5萬人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