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現代服務業迎來“黃金時代”
發布日期:2016-12-15 來源:河南日報
![]() |
洛陽市大張物流園的常溫配送中心內,員工們正在裝運貨物。⑨6本報資料圖片 |
![]() |
我省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今年“十一”期間,開封清明上河園吸引大批游客游覽參觀。 |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十二五”期間,圍繞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建設,我省上下精心培育、固本清源,通過加強戰略謀劃,創新發展載體,擴大開放合作,強化投資拉動,服務業實現了總量翻番,占比提高,貢獻率提升,綜合實力快速壯大,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省委書記謝伏瞻首次提出了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的目標。他指出:“著眼提升四化同步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順應產業演進規律、培育新的增長點和長遠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從“十二五”期間致力于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到如今提出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從“大”到“強”一字之差,不僅是對過去5年發展成績的認可,更是對未來5年發展目標的篤定。
現代服務業“提速換擋”
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縱觀世界,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重大轉變,尤以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表現最為突出。近年來,美、德、英、法等國服務業產出比已超過70%,這些曾以傳統制造業聞名的國家,現在經濟發展卻是以服務業為主體和動力源泉。從國內看,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也在走同樣的路。
目光轉向河南。正在“提速換擋”、加快發展的現代服務業,也通過一個個“故事”,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傳統河南的印象。
在鄭州市鄭東新區,僅電子商務大廈一幢樓就集聚了57家電商小微企業,2015年稅收突破5億元,超過了全省許多縣域全年的稅收總額。一幢樓創造的稅收超過一個縣,這只是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服務業“聚變”的一個縮影。在這4.7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目前已入駐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68家、金融機構264家。2015年,全區收入達408億元,稅收超百億元,僅金融業就占了區內產值的半壁江山。
現代服務業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所釋放的巨大潛能,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意義重大,而這些都是傳統產業所不能比擬的。
老牌的肉類生產企業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早洞悉產業的遞進規律,10年前就開始積極投身現代服務業,通過設立鮮易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互聯網+生鮮供應鏈”行動計劃,重點打造了“鮮易網”和“冷鏈馬甲”兩個線上交易平臺,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的農牧產業和食品加工制造業,完成了從企業物流、物流企業到平臺企業的“三級跳”,培育了新的增長點和長遠競爭力。
2015年9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南視察期間專程到眾品調研,對企業通過“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發展動能給予了充分肯定。隨后在多個重要場合,總理更是頻繁以眾品為例,強調以大數據新業態代表的創新理念要和傳統行業長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結合,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新動能蓬勃發展,傳統動能煥發生機,打造中國經濟的“雙引擎”。
“十二五”期間,河南服務業綜合實力快速壯大,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載體建設成效顯著,服務業的綜合改革也持續深化。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7%,占GDP比重達到40.2%,位次在全國前移4位。
“金融豫軍”崛起,跨境電商業務“井噴”,特色物流迅速發展……這些都堪稱河南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亮色”。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9.1%,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
“經濟轉型首先是結構的轉型,從現在來看河南的產業結構還是‘二三一’,因此必須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經過幾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使經濟結構逐步演進為‘三二一’。”省長陳潤兒指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現實途徑,一定要將其打造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跨越發展迎來“黃金時代”
今年“雙11”過后,一條不起眼的消息在河南掀起波瀾:在這場網購狂歡中,(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鄭州大學的學生共消費3510萬元,待收快遞包裹多達8萬個,創下全國高校之最。
盡管人們對此眾說紛紜,但它也折射出河南巨大的消費需求,展現出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帶來的新空間。
意想不到的還有很多。
位于中牟縣的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近期屢屢“出鏡”,賺足了“眼球”。
圍繞“建設國際化、現代化時尚創意旅游文化新城,打造東方奧蘭多”的發展目標,2013年至今,這一園區共簽約項目68個,成功引進了華強方特、華誼兄弟電影小鎮、華特迪士尼、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王潮歌“只有”主題演藝公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截至目前,已建成綠博園、方特主題樂園1至3期、杉杉奧特萊斯、海寧皮革城等項目。今年以來已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7億元,正在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炙手可熱的“新名片”。
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異軍突起,讓許多地方感到驚訝,有心人直接向中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文創園管委會主任王朝杰討教:像中牟這樣一個以生產西瓜和大蒜聞名的傳統農業大縣,靠什么吸引來迪士尼、華強集團這樣的國內外頂級服務業“大鱷”?
這些跡象,已讓人們感受到了河南現代服務業崛起的脈動,仿佛天邊滾滾而來的春雷,仿佛海平面上冒尖的桅桿。
發展現代服務業,河南有著突出的區位優勢。
今年8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了《新建鄭州至濟南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鐵路網最后一筆終于敲定。在高鐵時代,以鄭州為核心的2小時經濟圈,將覆蓋600公里半徑、4.8億人口。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強化了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航空樞紐地位,鄭州航空港位于國內三大經濟圈地理中心,2.5小時航空圈覆蓋了全國90%的人口,覆蓋全國經濟總量達95%。
2015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開通航線171條,其中全貨運國際航線30條,居內陸省份第一,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同時,以“米”字形高鐵網、中歐(鄭州)班列、國家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為基礎,我省還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多式聯運體系,這些都為現代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河南已進入國家級層面的六大戰略,既有政策支持,也有真金白銀,幾乎每個都與發展現代服務業息息相關。
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要求實現集約化、組織化、專業化、社會化,這為農業服務公司“施展拳腳”提供了可能:水稻改插秧為直播,直升機噴藥除草,花生全程機械化……中原大地為農服務市場廣闊。
中原經濟區的任務之一,是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交通樞紐建設與華夏文化的傳承創新,更是現代服務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些國家戰略的實施,既提升戰略地位,提供開放環境,又加快要素融合。
這些利好正在快速發酵:每天15.64萬個包裹進出河南,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奔向全球各個大洲、全國所有省區。全省已有進口肉類、冰鮮水產、屠宰用牛、食用水生動物、水果、進口糧食、種苗和整車指定口岸,數量居全國第一。
王朝杰認為,發展優勢與利好政策“疊加”,正是服務業“大鱷”青睞鄭州、選擇中牟的原因所在。
河南服務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由大到強”路徑何在
我省的GDP連年穩居全國第五位,但服務業的占比卻長期處于全國后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服務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也與我省的經濟規模不相匹配。
要實現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標,現代服務業既有做“大”的壓力,更有做“強”的任務。
使命重大,責任在肩?,F代服務業跨越發展的路該怎樣走?省內一些企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被寄予厚望的“金融豫軍”,近年來不斷發力、快速崛起——
2014年6月25日,中原證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河南走出了“金融第一股”。短短一年半之后,鄭州銀行再次登陸H股市場,募集資金約50億港元,成為我省首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年11月25日,中原證券獲中國證監會核準,正式拿到發行批文,即將登陸A股市場。
由13家地方性城市商業銀行通過新設合并方式組建的我省首家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原銀行,歷經近2年的發展,以50.92億美元的一級資本,位列“世界1000家銀行排名”第210位,在國內上榜的119家銀行中位居第31位,告別“小、散、弱”,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
作為快速發展的領域之一,河南旅游這張名片越擦越亮。隨著全省全域旅游戰略的實施,從傳統景區到以信陽郝堂為代表的特色村落,帶動游客從傳統景區向全市域、全時域、全領域擴散。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通過與騰訊公司開展合作,洛陽龍門石窟目前已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智慧旅游服務格局。“一部手機游龍門的新時代自此開啟。”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主任于迎表示,游客只需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就可以微信購票、掃碼入園、聽語音講解、體驗互動項目。
“金融豫軍”、旅游文化,包括雙匯、眾品為代表的公司在發展冷鏈物流上做出的探索,為河南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范本和支撐,也帶來了有益的啟迪。
省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品質化發展,促進服務業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未來我省將突出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旅游等,推動傳統服務業提升水平,大力發展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新興服務業。
“對于河南來說,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其難點在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的匯聚融合。”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說。換句話說,如果不能有機融合核心要素,就只能長期徘徊在產業鏈的低端。
日前發布的《河南省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提出,要突出載體建設,增強服務供給新支撐。這正是整合現代服務業核心要素的積極嘗試。方案還提出,以產業園區為基地,以骨干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服務業“兩區”和專業園區,加快領軍企業培育和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服務業集聚區。
“力爭到2018年,現代服務業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服務業質量效率大幅提升,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服務業占GDP的比重45%左右,從業人員占比33%左右。”方案如是“描繪”。
人才“瓶頸”亟待突破
與傳統服務業相比,現代服務業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的支撐。而新經濟中個性化、定制化的趨勢,同樣必須建立在智慧的頭腦之上。
高端人才嚴重匱乏,新型技術人才供不應求,這是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最為嚴重的問題。我省發展現代服務業,短板在人才,關鍵也在人才。
而那些異軍突起的現代服務業“新星”,恰恰是人才充分發揮了主導或催化作用。
眾品成功的自我革命,得益于人才團隊的強力支撐。在北京中關村,200多位年輕的程序員和工程師為“鮮易網”和“冷鏈馬甲”高效運轉。在鮮易控股總部的實時監控大屏上,交易數字不斷躍動,要素資源遍及全球,這些都無聲地告訴人們:這個地處縣級市的公司,為何能傲立于產業鏈的頂端。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從立項到建設,更是智慧碰撞與融合的結晶。如今,鄭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已掛牌成立,航空經濟理論奠基人約翰·卡薩達教授受聘為該院院長,83位知名專家前來任職。當“臨空經濟”讓人覺得曲高和寡時,是人才讓河南占得了先機,同樣還是高端專業人才的集聚,又為航空港的長遠發展埋下了伏筆。
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這一目標,既是經濟轉型發展的出發點,亦是發力人才強省戰略的又一支撐點。省教育廳副廳長尹洪彬認為,我省應立足已經形成的職業教育優勢,從被動發現人才轉向主動聚集培養人才,從滿足當前需要使用人才轉向著眼未來競爭培育人才,以人才優勢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做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提高重點突破的頻度和強度,增強帶動全局的幅度和力量,不斷積小勝為大勝,河南現代服務業才能通過成長的磨礪,創造涅槃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