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鏈物流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訪眾品集團供應鏈總監陳銳
發布日期:2012-10-26 來源:現代物流報 作者:本報記者:張艷
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合作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上海浦東現代物流高峰論壇上,眾品集團供應鏈總監陳銳認為,以冷鏈物流基地為樞紐,構建一個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推進農業產業與冷鏈物流的聯動發展和全社會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是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之一。
兩業聯動意義重大
陳銳向記者表示,在當前形勢下,推進農業產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一方面,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作為中國這樣一個扔業,大國和人口大國,如何走出一條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新路子,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問題。特別近期,國務院專門研究了加快發展包括冷鏈物流在內的現代服務業,要求各級政府完善財稅、金融、土地政策,突出強調了現代服務業對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對于物流來講,如何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核心就是要大力推進兩業聯動發展,從冷鏈的角度,就是要推進冷鏈物流與農業產業的聯動發展。
陳銳告訴記者,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然而目前,在農產品生產領域的基本特征是“大國小農”——我國的國土面積很大,耕地總數也不算少,但是農業生產的基本方式,還是以一家一戶作為基本的單位。而在流通領域的基本特征是“大市小商”—市場上,有些交易市場動輒占地幾千畝,但其基本經營特征,還是一個個商鋪的經銷商在運作。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創新經濟發展方式?陳銳認為,必須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道路。而其中,冷鏈物流如何與農業產業聯動發展,就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我們國家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也必須構建一個統一、安全、高效、協同、快捷的溫控供應鏈體系,從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角度來保證食品安全;需要建立從源頭到終端的食品安全保證體系,和全程的可監控體系,用全程冷鏈物流服務保證產品安全和品質,降低損耗,從而提升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贏利能力。
陳銳強調,我國物流已經進人了供應鏈時代,對于冷鏈這個物流分支來講,它已經邁進了溫控供應鏈管理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以農亞產業作為突破口之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需要建立一個全程的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用溫控供應鏈管理的方法來構建我國農業產業體系,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向,實現農業產業升級。
“因此,以冷鏈物流基地為樞紐,構建一個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推進農業產業與冷鏈物流的聯動發展,能夠有效推進全社會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能夠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食品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民生的和諧發展;是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保證食品安全有效措施之一,是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之一。”陳銳如是說。
溫控體系全程冷鏈
那么,作為我國食品冷鏈的行業標桿,眾品集團是如何推動冷鏈物流與農業產業的聯動發展?陳銳告訴記者,近年來,眾品集團著力么溫控供應鏈管理理念構建農業產業化體系,在兩業聯動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從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眾品集團踐行著兩業聯動發展理念。
“我們最早是無意識地貫徹了‘兩業聯動’發展的這樣一個思路。以前也不知道這個就叫‘兩業聯動’,只是感覺到依托農業產業化經營,我們以中國肉類產業鏈整合商,和中國冷鏈食品集成服務商這樣的雙重角色定位來整合農業產業鏈資源。通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三業聯動,構建一個統一高效安全協同的供應鏈體系。”
具體來說,通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聯動,打造出“1.5”農牧產業平臺,建立“六方合作”養殖管理模式。在加工制造方面,實踐兩化融合,積極推進工業裝備與IT系統的有效融合,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冷鏈物流是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聯動發展,打造“2.5”冷鏈食品集成服務平臺,系統集成標準、檢測、配送和結算等服務功能,為客戶提供一個整合區域食品資源、快速響應市場的平臺,有效解決冷鏈產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同時眾品集團利用自身在種植和養殖方面的優勢,以及加工制造業的優勢和冷鏈物流服務的優勢,建立了上萬家深入社區的生鮮便利店、超市專柜和專賣店,并且在行業率先推出華社區生鮮便利店”,將生鮮便利店送到千家萬戶門口
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方面,眾品集團以“網絡化冷鏈物流基地+冷鏈產品展示交易+供應鏈優化服務”為支柱,貫穿了四流一體,實際經濟與電子商務一體化,國內業務與國際業務一體化,為客戶提供完善的溫控供應鏈的管理服務。
此外,由于冷鏈物流主要是跟食品打交道.跟農業產業打交道,所以在陳銳看來,眾品集團的每一個冷鏈物流基地都被定義為區域現代服務業的核心設施,和為區域三農和民生服務的核心設施,能夠為區域產業集群,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專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據介紹,眾品集團的冷鏈物流基地分為產地和銷地兩類。陳銳告訴記者,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產地經濟和銷地經濟的分工日益明顯。例如上海就是一個農產品和冷鏈食品的銷地,而我國中部地區廣大的農業大省則主要是產地,這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也是目前在中國建設溫控供應鏈管理必須正視的一個基本特點。所以眾品集團建立產地和銷地冷鏈物流基地,從而構建起一個從基地到終端的全程透明的集成的溫控供應鏈網絡,支撐溫控供應鏈管理。
基地作為眾品物流投資的核心設施,每一個冷鏈物流基地的整體定位都是要成為在區域具有示范和帶動效應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雙贏的樣板項目,每一個基地都要成為在全國具有示范和帶動效應的專業化冷鏈物流基地,每一個基地都要成為區域三農,農產品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民生協同發展的核心節點之一,成為城市競爭力、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基礎設拖。
“我們冷鏈物流基地的內容是按照溫控供應鏈管理的思路來設計和建設的,從冷鏈產品的展示交易、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到冷鏈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等,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溫控供應鏈管理服務。”陳銳說,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眾品冷鏈物流正在形成覆蓋中國主要冷鏈產品產地和銷地的冷鏈物流網絡,目前眾品標準化冷鏈物流冷庫規模居中國第一,并且是惟一進人全球25強的中國企業。
擴張規模搶占市場
盡管冷鏈物流受到各方高度關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但記者發現,近兩年來,尤其是今年,企業投資熱度有所減退,市場發展速度有所下降,一些企業普遍感覺到了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然而陳銳卻告訴記者,眾品集團將繼續加大對冷鏈物流的投資,用于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
陳銳說,實際上從去年開始眾品就持續加大了在冷鏈物流方面的投資。“十二五”期間,眾品集團以中原經濟區和華東、華北、東北等為重點,持續建設標準化、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基地,覆蓋中國大多數的冷鏈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形成強有力的“鏈、群、網”結合的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
看似“逆勢發力”冷鏈物流市場,實則是對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在陳銳看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市場對冷鏈物流和溫控供應鏈管理的需求非常龐大,而且正在迅速增長。因此,他對中國冷鏈物流和溫控供應鏈管理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不過他也坦言,想要做好溫控供應鏈管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企業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對冷鏈物流的投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誰能夠堅持下來,誰就是行業老大。不是你今年投下去明年就要收回來。因此,只有有實力、有眼光、有耐力的企業才能夠堅持下去。”
那么如何才做好冷鏈物流,構建有效的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陳銳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必須堅持三業(農業、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將企業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之中。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迫切需要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食品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民生的和諧發展。因此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必須著力為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現代化這三化的協調科學發展服務,從而將企業的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的發展,用企業的發展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
其次,在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同步推進冷鏈產品,尤其是農產品流通商業模式的進步. 中國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基本特征是理大市小商”。因此必須切身轉變現行的冷鏈產品,尤其是農產品流通的運行模式。陳銳坦言,目前國內很多冷鏈物流基地比較注重硬件的建設和升級改造。但運行模式和商業模式絲毫沒有變化,急需轉變商業模式,將基地內商販式的經營戶,轉變為新型的溫控供應鏈管理企業。“只有當一個冷鏈物流基地內都是一些大型的溫控供應鏈管理企業在運作,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中國農產品流通成本偏高、效率低下的頑疾。”他表示。
第三,要堅持實業,克制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中的房地產沖動。他說:“實事求是的講,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往往與新型城鎮化、舊城改造等密切相關,在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過程中房地產的誘惑是非常大的。因此冷鏈物流企業必須高度警惕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過程中的房地產沖動,而將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成為一個惠及三農和民生,服務于加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聯動的實業項目。”
陳銳最后表示,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的競爭,尤其對于產業鏈跨度比較長。在行業中處于龍頭地位的大企業來講,成敗取決于產業鏈的完善程度和強壯程度。因此,眾品集團未來還將繼續打造和完善溫控供應鏈體系。在“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是,將用3~4年的時間,在中國建設完成具有示范和帶動效應,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撐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的多贏的溫控供應鏈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