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通訊地址:河南省長葛市眾品路眾品食業園
郵政編碼:461500
聯系部門:人力資源中心
電話:0374-6216189
傳真:0374-6227818
E-mail:hr@zhongpin.cn
是啥讓大家心甘情愿住大澡堂啃方便面?——“紀念眾品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老員工座談會內容整理回放
發布日期:2014-03-15 來源:行政服務中心
(一)時代的眾品
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出判斷是非的標準——“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確提出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91年9月中央工作會議強調要轉換企業經營機制,1992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明確了企業經營權、企業自負盈虧責任、企業和政府的關系、企業和政府的法律責任等問題。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和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199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全國。在內陸的一個小縣城,長葛縣食品公司也正醞釀著一場歷史性的變革。當時,長葛知名的八大公司(食品公司、五交化等)之一的食品公司也經歷著內部改革:一分為三,劃分為食品公司、長葛縣肉類聯合加工廠、升達公司。
當時,朱獻福是長葛縣肉聯廠方案的提出者。方案提出來交給食品公司領導后,誰來當廠長成為了一件難事。長葛縣肉類聯合加工廠原來就是食品公司的殺豬賣肉業務。殺豬賣肉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屠夫行業卻是很少人愿意從事。在食品公司討論誰當肉聯廠廠長時,不知誰提議道:“誰提出的方案,誰當廠長。”簡單的提議,竟然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就這樣,剛剛被提拔為食品公司財務科副科長的朱獻福,正在新的辦公室對未來工作充滿了憧憬的時候,組織找他談話,讓他到長葛縣肉類聯合加工廠當廠長。
盡管朱獻福董事長一直從事副職工作,渴望正職工。,在縣肉聯廠廠長和財務副科長兩者進行選擇,他心里還是更傾向于現在的崗位。
領導找他談話時,他簡單地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自己是一名黨員,愿意服從組織安排。前任領導做了許多工作,我有信心在原來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解消極因素,團結廣大工人做出一番成績。”
在這樣的環境下,朱獻福由原來的財務科副科長成為朱廠長。
(二)文化基因和靈魂
作為長葛縣肉聯廠改制方案的提出者,他知道長葛縣肉聯廠的困難。但是,等到他上任后,他才明白困難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當時的《長葛市貿工牧實業有限總公司文件》(1994)05號文件顯示,食品公司分家給長葛肉聯廠的家當是40噸即將過期的凍牛肉、豬頭和大腸,并承擔原食品公司欠銀行185萬元的債務,利息按1%計算。同時,還有30人左右的小學、初中畢業為主的學歷不高的員工。
剛上任,朱廠長首先收到的是法院的幾十張關于債務的傳票。“那時候,他成了法院的???。對于債務,朱總的態度是承認所有的債務,但現在確實沒有錢,有錢了一定還。”當時的財務科長魏紅偉回憶說。
1993年,長葛縣畜牧局與長葛縣肉聯廠簽訂了一份目標管理責任書。其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在這份目標責任書中所用的筆墨最多,要求更詳盡。其中第二項就提到:“經常對干部職工進行普法教育和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干部、職工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意識,全年職工犯罪率不超過2‰,刑事案件發案率不超過職工總數的3‰,治安案件不高于上年。”
同時,還要求:“做好違法失足人員和兩勞回歸人員的幫教工作,刑滿釋放人員三年內重新犯罪率不超過4%;解除勞教人員三年內犯罪率不超過8%;認真做好民調工作,調解率達94%,調成率達90%以上。”
在業務經濟指標中,提出“全年實現毛利90萬元,虧30萬元。”
從文件中,可以看出當時長葛縣肉聯廠的員工現狀。長葛縣肉聯廠領導的主要目標就是處理社會治安問題,經濟目標要求虧30萬元之內。
“1993年的眾品叫長葛肉聯廠,是從當時的長葛食品公司分離出來的。當時,肉聯廠廠區雜草重生,生產斷斷續續,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發到工資了。這時候把肉聯廠分離出來,分到食品公司的員工都高興議論說,終于把這個“拖油瓶“給甩出去了。分到長肉聯的員工部分員工開始為自己謀出路,有的自己找錢干起了老本行——搞個體屠宰,有的則托人找關系到其他單位上班,有的則在觀望。”當時的老領導張格針回憶說。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30多個人僅到了十多個人。朱廠長看到這個現象,知道困難遠比自己想的多。散會后,朱廠長就騎著自行車到員工家里,一個又一個地勸說,告訴大家肉聯廠開業了,需要大家上班。從早晨到天黑,一個又一個員工被請了回來。”“當時員工回來,主要是看在朱總親自到家請大家的面子上,主要是看在和朱總的那份感情上??偟膩碚f,除了朱總外,包括領導班子對肉聯廠都沒有信心,更別提員工了。”
隊伍是暫時建起來了,人回來了,關鍵是信心。朱廠長的身份更像部隊的政委,給大家描繪未來,建立信心:“大家只要齊心,我們的肉聯廠肯定會好的,一定會給大家放上工資的!”
沒有錢,就收不到豬。一個肉聯廠沒有豬殺,時間久了,信心就像沙漏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收豬,關鍵得有錢?;I錢,是長肉聯每個領導的‘頭疼大事’。當時凍庫儲存的凍牛肉是家里唯一能‘變現’的寶貝,每個領導都分了一定的工作量。”當時的銷售科長張格針回憶說。“為了賣牛肉,大家北上北京,南下武漢、信陽。”
“當時大家出差,財務上沒有一分錢,前期根本沒有差旅費,都是自己先墊錢,產品賣出去后有錢了再報銷”。當時的業務員李二甫聊天時回憶說。
“財務上沒有一分錢,當時即將過期的牛肉賣掉賣不掉誰都說不好,如果賣不掉大家出差的錢豈不是報不了?”李二甫沉默了一會,說:“當時大家還真沒往哪里想,想法挺簡單的,都是想著一定把凍牛肉賣掉,肉聯廠才有周轉資金,廠里才有可能起死回生。如果有一點私心雜念的話,估計誰都不敢跑業務了,凍牛肉永遠賣不出去。沒有第一步,也根本就沒有現在的眾品了。”
有的時候,內在的質樸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單純,一種簡單。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當時朱廠長帶頭出差,每個領導都成為業務員,天南地北的跑。”原肉聯廠銷售科長張格針回憶說。
“跑市場的時候,當時公司制度也不健全,也沒有規定具體的什么住宿標準、就餐標準。其實,也不用規定,因為大家在市場上想的就是‘少花錢,多買產品’。很多時候,中午飯就是啃干方便面,或者兩毛錢買個火燒。有時候,談好一樁單子后,高興之余也到小館子點個小菜犒賞一下自己。”李二甫回憶道。
“還有住宿,才有意思呢。”李二甫接著說。“當時一般的旅館要6、7快,為了找個便宜點的旅館,能跑幾條街。要是碰到兩三塊錢的大澡堂,能暖暖活活的住一晚上,整個心情都是高興的。”
“你還好啊,我跟朱廠長出差一般都沒有吃好過,住好過。”張格針插了一句話。“和朱總出差,因為生活習慣的緣故,朱總吃飯的時候喜歡干凈一點的環境,都會找干凈一點的稍微規范一點的飯店。到了飯店里點的菜一般為溜豆芽、炒土豆。在南方吃大米,因為免費;北方吃饅頭,因為便宜。服務好一點的還好,服務態度不好的,凈遭白眼了。到了晚上住宿,只要在四個人以內,都是旅店的標間,幾個人輪流打地鋪。找到旅館,先問人提供不提供被褥。”
說道這里,財務科長也忍不住插兩句。“你們還有牛肉做資本賣錢,作為財務,我這里可是一窮二白,需要四處化緣。記得有一次,我和朱總到河北要債,開著畜牧局淘汰下來的老上海轎子。在回來的路上到了邯鄲,車子壞掉了,修車子需要500多元,可是兜里根本就沒有現錢。這個時候,真是做了大難。我們只有棄車而行,朱總搭車到安陽他姐姐那里借了幾百元錢,才順利回來。”
“當時,朱總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哪里都可以亂,唯獨財務不能亂。’那個時候,公司處于創業初期,許多地方都亂象環生。分到長肉聯的漢子都非常耿直,天天舞刀弄棒的。畜牧局的領導找朱總談話時也專門強調,長肉聯的領導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管好員工。”
“當時在財務上班,沒有所謂的現代化工具。一月到頭都在打算盤、填報表。月底盤賬,因為幾分錢的出入,可能把幾個小時做好的帳再重新盤一下。很多時候是一天見不到太陽,你說累不累?說實話,是真累!但是,為了‘不讓財務亂’,再累大家也沒有做過違反原則和制度的事。每月做完帳后,大家是真的開心。”
“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的賬款也越來越多了。見到的現金從1萬,到10萬。當時的錢一般都是10元、50元的比較多,100元的大團結非常少見。所以1萬元是非常多的。記得93年一次經手最多的款項是20萬,我和魏科長負責把錢存銀行。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把錢放到牛仔袋子里,騎著車把錢存入銀行。后來,我們向銀行借了一個鐵皮箱子,把錢放到鐵皮箱子里,然后存入銀行。”公司的第一位出納員劉瑞芳回憶說。“想想那時,我們可真夠膽大的。”
財務科長魏紅偉談到這里的時候,眼圈不僅紅了起來,對以前的老領導深深地鞠了一躬:“對不起領導和大家啊,沒有給各位領導、大家服務好。”
在創企業早期,面對肉聯廠的現狀,是什么讓大家甘心地留下來?是什么讓大家雖然看不清未來,卻全心投入,拿出自己的錢跑市場?是什么讓大家自覺地、心甘情愿地夜宿大澡堂、啃方便面?是什么讓大家在創業期間,雖然條件艱苦,在今天談到往日,仍然津津樂道,臉上洋溢著幸福?
公司的老領導劉部長說了一句話,應該道出了眾品人的早期的精神和基因:“我們要充滿信心,要凝成一股繩,齊心協力把公司的事做好!”
眾品人從領導到員工的質樸、堅韌、奉獻和單純,是眾品一路走來的文化基因和靈魂。